close

與神對話之靈動 / 林富元

一位我十分敬愛的好友, 深夜傳來一份網路佳言, 題目為 "與神對話 A Chat With The God". 正好我在整理生活大師第三進階, 覺得是非常恰當的破題. 節譯其中部份與讀者們分享:

凡人問神: 為什麼我的人生如此忙碌如此複雜?

神答: 請立刻停止不斷地分析你的人生! 人生是要去過的, 無法去分析的. "過度分析"正是複雜人生的來源.

凡人問神: 為什麼我的人生如此不快樂?

神答: 你的今天, 就是你昨天所擔心的明天. 你如此忡心憂憂, 正是因為你過度分析. "憂心"變成了主要習慣, 所以你不快樂.

凡人問神: 我怎麼可能不擔憂呢? 人生有這麼多不確定 (Uncertainty).

神答: 不確定 (Uncertainty) 是必然的, 擔心卻是選擇的 (Optional).

凡人問神: 說來容易, 可是人生好多痛苦啊!

神答: 痛苦也是必然的, 受難 (Suffering) 卻是選擇的.

凡人問神: 那麼為什麼好人經常得受難?

神答: 鑽石非得琢磨否則不亮, 黃金非得提鍊否則不光. 好人要經過鍛鍊, 那些經驗帶給他較好 (better) 的人生, 而非較苦 (bitter) 的人生.

凡人問神: 您的意思是說, 那種痛苦經驗是有用的? 為何我們不能免於問題?

神答: 問題都是有目的的, 它幫助我們更提昇內在力量, 使我們更堅強. 你的力量與堅忍力是無法從毫無問題的生活中得到的.

********* ********** ************* ********** ****************

我讀完以上這部份佳言, 深有同感, 也覺得它是可以用來改善我們生活態度與生活品質的基本進階思維.

我以前曾經撰文建議, 認為我們人生絕大部份的問題, 85% 起源於自己創造的, 或自己內心猜忌與放大而造成的; 13% 雖是問題, 卻可以經由金錢或努力予以解決; 而只有2% 的問題是真正無法解決的生老病死問題.

讀者們, 自己想一想, 順利的時候你當然眉開眼笑, 得意洋洋. 不順的時候, 你是否因為無法輕易破解而導致經常困處在內心左思右想, 愈想愈想不開? 對於你98% 的問題, 你是否經常苦陷於"為什麼總是輪到我運氣最糟糕?","為什麼這周圍些人老是衝著我來, 跟我過不去?","為什麼別人都好開心得意, 而只有我總是問題重重, 解決不了?","是否我有問題? 是否人家不喜歡我? 是否我不夠好不適任今日重責?".

許多人會渾而不覺, 認為自己並沒有如此鑽牛角尖的跡象. 但他們卻成天竟日不知不覺地在批評上司, 同仁, 朋友, 鄰居, 以及更擴大地埋怨社區, 政治, 市場, 競爭者, 傳媒體, ... 個中透露出其實自己早就無意中患有嚴重的自疑, 而只是透過對外界的抱怨來遮掩.

幾乎可以如是說,生活品質的重大障礙之一, 就是如此對周遭問題習慣性地過度分析, 分析來分析去, 最後結論, 如果不是否定自己, 就是埋怨外界. 最後如果不是懷疑自己, 就是打定主意有某些特定假想敵在與你作對? 讀者們您說, 是不是經常回如此想不開?

別用他人標準分析自己

有時候, 我們因為生活與工作中的龐大壓力, 或過多的困難與挫折, 難免會對某種情況中的自己不確定. 那種感覺, 有點類似小時候, 與同學朋友處不好, 會花上好多時間分析誰對誰錯. 長大以後, 人際關係不佳或工作不順, 也會反覆思量猜測自己是否有錯或是否受害. 生活中所謂的 "陰影", 許多就來自於這些解不開的心結.

當我如此說的時候, 有人就反應, 你是否說 "會反省自省" 並非好事?

我想, 這樣就誤會了. "會反省自省", 是一項個人的珍寶. 一個不懂自省的人, 要不就成了自大夜郎, 要不就成了井底之蛙猶不自知. 自省的能力會幫助你改錯進步, 經由內心的昇華而突破外界的屏障. 現在 "生活大師" 十大進階之三 ----- 不要過度分析自己, 所講的是要你如何養成健康而有效率的自省.

有一句話如是說: "大家總希望從他人身上求得快樂, 殊不知那是捨近求遠. 當你向外看時, 你看到的只是別人在影響你的願景夢想 (Sight); 而當你向內看時, 你才會看到自己的內心內涵 (Insight). 快樂可以從自己得到, 可以從給別人的過程中得到."

也就是說, 健康而有效率的自省, 是可以自然輕鬆做到的. 你並不需要過度地分析苛求自己, 你更不需要為了符合他人眼光或標準而百思不解, 作繭自縛, 而只需要遵循以下這五個原則:

1. 永遠保持寬廣心胸, 具有包容自己的大精神 (Big spirit).
所 謂 "成功"這兩個字, 恰恰就是用他人與外界的標準在計量的. 追求成功, 當然是一件好事, 也永遠是一股必要的原動力. 但如果永遠扛著他人的標準, 在追求自己的成功, 莫名的壓力就會出現與纏繞. 如果能將成功詮釋為 "充實知足", 至少你立刻可以取回自主性, 而能對自己寬廣包容.

2. 不要犯上察言觀色, 過度討人歡喜的疾病.
希 望讓大家喜歡敬佩你, 也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 可是如果過份將自己的價值建立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上, 你會變成吃嗎螞啡, 永遠覺得不足, 永遠不安. 如果養成依賴他人稱讚, 會變成天天在自省為什麼今天沒有人稱讚我? 是不是我那裡做得不夠好? --- 累死你!! 拜託拜託, 盡全力避免屈從於他人的標準與期待.

3. 牢記生活是要過的, 不是拿來分析變成研習個案 (Case Study) 的.
少 年不識愁滋味, 為賦新辭強說愁. 年輕人喜歡討論, 我出生於世是為了什麼? 討論來討論去, 結論常是蒼白或無奈的. 這是每個人偶爾都會有的錯誤的羅曼蒂克思維. 生活最有意思的地方, 在於不管你怎麼去想它分析它後悔它, 它還是一天一天地快速逝去. 記住, 這逝去的每一天, 你不好好過, 它就跑掉了. 千萬別錯將自己當成一樁好壞成敗的個案.

4. 分析的痛苦難過時, 請記得清點你的福祉 (Count your blessing).
下次你又為了自己的得失, 正分析得一個頭兩個大時, 就請回憶這最真確, 也被我重複多次的最有效武器 --- 清點你的福祉 (Count your blessing). 不要去看你還必須走多遠, 而要經常去看自己已經走了多遠到了此時此地.

5. 不要老想我應該是誰? 而要專心決定我要成為如何的自己.
生命最快樂的部份就在不斷的創造, 這是每個人都自然擁有的天生特權. 與其你輾轉反側思想你人生的目的, 不如下定決心活在當下, 用每天去創造自己的新局. 反過來說, 如果你總喜歡想不開, 喜歡一再於內心中折磨自己, 也請知道沒有人會來援救你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 樂 蒂 的頭像
    美 樂 蒂

    美 樂 蒂(MelodyTsai) 的部落格

    美 樂 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